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的復興!
2 posters
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的復興!
寫這篇文章的目的,是懇求大家為了教會能培養出更多領袖、僕人與同工的團隊來禱告,因為沒有服事的團隊,就沒有教會的復興。
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,跟先偉哥還有一些弟兄姊妹一起成立敞開小組的時候,我們同工都有一個疑問,就是,如果到時候沒有人來怎麼辦?
先偉哥鼓勵大家說,不要擔心,只要先把容器預備好,上帝自然會把油滿滿的澆灌進來。這句話,我一直記在心裡。
前幾次葉牧師在主日講道的時候,也是不斷強調我們教會要鼓勵並培養出更多的門徒出來。葉牧師用了一個很棒的比喻,就是一個杯子有多大,才能裝多少的水。如果杯子不夠大,就裝不下更多的福份。如果是像水庫洩洪般的福份要奔騰而下,卻只有一個小小的玻璃杯,那結果可想而知,就是那個杯子一定會承受不住,並且一定是粉身碎骨。
自從我來了林森路教會後,也經歷了將近一年半主的恩典與熬練了。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,我看到了教會有時大起大落的人數變化。
仔細回想,每次人數有增加的時候,就是我們的小組長、同工、領袖人數有增加的時候。譬如說,青年團契從原本的各年齡層各一組,產生出新的小組長分殖後的那時候;再譬如,因為要參加SHINE服事而產生出更多的隊輔與小組長之後。
相反的,每次人數減少的時候,就是我們小組長、同工、領袖的餵養能力超出他們限度的時候。簡單的來說,就是我們的容器不夠多、也不夠大。
所以,教會能不能迎接復興的具體指標,就是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足夠多、足夠大的容器。不然,就算某個時間點吸引來了再多的人,卻沒有能力去關懷、餵養、造就,最後都會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滿溢出容器外,因為事實上容器就只有這麼固定的容量而已。
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的復興!
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,跟先偉哥還有一些弟兄姊妹一起成立敞開小組的時候,我們同工都有一個疑問,就是,如果到時候沒有人來怎麼辦?
先偉哥鼓勵大家說,不要擔心,只要先把容器預備好,上帝自然會把油滿滿的澆灌進來。這句話,我一直記在心裡。
前幾次葉牧師在主日講道的時候,也是不斷強調我們教會要鼓勵並培養出更多的門徒出來。葉牧師用了一個很棒的比喻,就是一個杯子有多大,才能裝多少的水。如果杯子不夠大,就裝不下更多的福份。如果是像水庫洩洪般的福份要奔騰而下,卻只有一個小小的玻璃杯,那結果可想而知,就是那個杯子一定會承受不住,並且一定是粉身碎骨。
自從我來了林森路教會後,也經歷了將近一年半主的恩典與熬練了。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,我看到了教會有時大起大落的人數變化。
仔細回想,每次人數有增加的時候,就是我們的小組長、同工、領袖人數有增加的時候。譬如說,青年團契從原本的各年齡層各一組,產生出新的小組長分殖後的那時候;再譬如,因為要參加SHINE服事而產生出更多的隊輔與小組長之後。
相反的,每次人數減少的時候,就是我們小組長、同工、領袖的餵養能力超出他們限度的時候。簡單的來說,就是我們的容器不夠多、也不夠大。
所以,教會能不能迎接復興的具體指標,就是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足夠多、足夠大的容器。不然,就算某個時間點吸引來了再多的人,卻沒有能力去關懷、餵養、造就,最後都會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滿溢出容器外,因為事實上容器就只有這麼固定的容量而已。
Jason Wang- 文章數 : 187
注冊日期 : 2010-11-15
回復: 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的復興!
所以,當我們看到某個禮拜統計出來來了多少人的時候,要清楚的知道,那是個表面的結果,不可以太高興。真正要高興的是,我們又多培養出了多少可以進行養育、關懷、造就、再生產的小組長、領袖與同工團隊。這才是復興的具體指標,因為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復興,容器不夠多、不夠大,最後就是祝福滿溢出容器外,留不住。
偏偏要產生出新的容器,或把已經有的容器變大,是最不容易的,因為這代表的是:
生命的改變,是要用主耶穌的生命去影響人的生命,用主耶穌的愛去愛,長時間不間斷的去澆灌才有可能的。不是單單只靠某些方法或公式就可以得到的。我不是說這些方法不重要,而是如果沒有以主耶穌的生命與愛心為前提,這些方法最後都不會得到生命的改變。
更糟糕的是,如果硬是要在很短的時間內,要容器在還沒有被主預備好的時候就突然增多或變大,就會產生毀滅性的反效果。就是如同葉牧師警告大家的,那個玻璃杯因為承受不住水庫的洩洪,自己先粉身碎骨了。所以,栽培同工、領袖與小組長需要耐心,而且要持續不斷的用主的愛心與生命去做。這其實不簡單,所以要靠團隊的力量才有可能做的到。而團隊的意思就是我們靠很多弟兄姊妹同心合意,讓容器容量變大。
每個同工在一定的時間內,因為各種個人、家庭、工作的因素,成長的幅度與速度會有一定極限。就像一個水球,如果不停的把水灌進去,遲早會爆。這就像同工一樣,如果沒有團隊,全靠某個特定的同工一直承擔,最後這個同工就算再有能力、有抗壓性、有恩賜,下場就是累垮,雙手一攤,壯烈犧牲。這是毀滅性也是悲劇的結果。就算有其他人想幫忙,但是如果沒有團隊,看到一顆快爆的水球,任誰也都會恐懼去代替承接那樣的負擔。這樣的結果會形成惡性循環,而且是在消耗同工,不是在培養同工。因為大家看到了就懼怕,不會想有領導與服事的感動。
偏偏要產生出新的容器,或把已經有的容器變大,是最不容易的,因為這代表的是:
生命的改變,是要用主耶穌的生命去影響人的生命,用主耶穌的愛去愛,長時間不間斷的去澆灌才有可能的。不是單單只靠某些方法或公式就可以得到的。我不是說這些方法不重要,而是如果沒有以主耶穌的生命與愛心為前提,這些方法最後都不會得到生命的改變。
更糟糕的是,如果硬是要在很短的時間內,要容器在還沒有被主預備好的時候就突然增多或變大,就會產生毀滅性的反效果。就是如同葉牧師警告大家的,那個玻璃杯因為承受不住水庫的洩洪,自己先粉身碎骨了。所以,栽培同工、領袖與小組長需要耐心,而且要持續不斷的用主的愛心與生命去做。這其實不簡單,所以要靠團隊的力量才有可能做的到。而團隊的意思就是我們靠很多弟兄姊妹同心合意,讓容器容量變大。
每個同工在一定的時間內,因為各種個人、家庭、工作的因素,成長的幅度與速度會有一定極限。就像一個水球,如果不停的把水灌進去,遲早會爆。這就像同工一樣,如果沒有團隊,全靠某個特定的同工一直承擔,最後這個同工就算再有能力、有抗壓性、有恩賜,下場就是累垮,雙手一攤,壯烈犧牲。這是毀滅性也是悲劇的結果。就算有其他人想幫忙,但是如果沒有團隊,看到一顆快爆的水球,任誰也都會恐懼去代替承接那樣的負擔。這樣的結果會形成惡性循環,而且是在消耗同工,不是在培養同工。因為大家看到了就懼怕,不會想有領導與服事的感動。
Jason Wang- 文章數 : 187
注冊日期 : 2010-11-15
回復: 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的復興!
比較理想的服事團隊,是學習型的服事團隊。有一本書,叫做<第五項修練>,是專門在討論學習型組織的。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互相學習,讓團隊成為生命共同體,團隊成員會一起進步,並且,會產生出更棒的領導與人才出來。
領袖是為了領導團隊而存在的,而只有在有團隊的前提下,才有可能陪養出領袖出來。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。所以我們的青年團契一定要在各樣服事上,都建立起團隊合作,才有可能完成更大的服事、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與領袖,最後盛滿復興的福份。這才是良性循環,也才有辦法看到生命的改變,替主完成更多傳福音的使命。
有多少人才、領袖、同工、小組長、僕人,才是復興的具體指標,因為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復興的祝福。
請大家同心合意為了教會:
1. 建立起服事團隊而禱告。
2. 耐心培養出更多同工、領袖、門徒禱告。
3. 有更多人的生命因為主耶穌的愛改變而禱告。
領袖是為了領導團隊而存在的,而只有在有團隊的前提下,才有可能陪養出領袖出來。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。所以我們的青年團契一定要在各樣服事上,都建立起團隊合作,才有可能完成更大的服事、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與領袖,最後盛滿復興的福份。這才是良性循環,也才有辦法看到生命的改變,替主完成更多傳福音的使命。
有多少人才、領袖、同工、小組長、僕人,才是復興的具體指標,因為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復興的祝福。
請大家同心合意為了教會:
1. 建立起服事團隊而禱告。
2. 耐心培養出更多同工、領袖、門徒禱告。
3. 有更多人的生命因為主耶穌的愛改變而禱告。
Jason Wang- 文章數 : 187
注冊日期 : 2010-11-15
回復: 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的復興!
所以,按照這樣簡單的道理,我們教會能不能承接的住復興的具體指標,達成所謂倍增的異相,就看看我們能不能有倍增的小組長、倍增的敬拜團、倍增的領袖、倍增的同工、倍增的團隊、倍增的門徒。這些就是具體指標。要在一年內讓教會倍增,就代表著要讓以上這些容器的容量在一年內也倍增。問問我們自己,我們要怎麼去做到?一年內做的到嗎?還是需要兩年、三年、四年或五年?求主賜給所有年輕人智慧,在禱告中祈求主親自幫助,讓我們不是變虛胖,而是貨真價實的長大、成熟(有上過門徒大學,讀過<長大成熟>這本書的會知道我在說什麼的)。
如果以上皆非,那麼表面的人數增加,最後都會因為既有的容器無法承受福份了,自然而然的又滿溢出容器外,留不住。而且,還有可能出現自己先粉身碎骨的毀滅性反效果。
團隊的建立與門徒的培養都需要時間。讓我們很有耐心的去循序漸進、完成倍增的目標。
還記得SHINE的時候吧?看看人家活水、太平境、天橋教會的年輕人所組成的活動企劃團隊是那麼的有組織、有領導能力、有各樣的人才,在分組課程的時候,幾乎全是年輕人下去教、下去帶,就代表他們有很多可以去進行再生產的領袖、同工、門徒。他們也都很年輕,卻不小看他們自己。我們要向他們努力看齊,提升我們青年團契,求主在造就人的生命上幫助每一位弟兄姊妹,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會也越來越健康、茁壯。
如果以上皆非,那麼表面的人數增加,最後都會因為既有的容器無法承受福份了,自然而然的又滿溢出容器外,留不住。而且,還有可能出現自己先粉身碎骨的毀滅性反效果。
In order to go fast, you must first go slow.
團隊的建立與門徒的培養都需要時間。讓我們很有耐心的去循序漸進、完成倍增的目標。
還記得SHINE的時候吧?看看人家活水、太平境、天橋教會的年輕人所組成的活動企劃團隊是那麼的有組織、有領導能力、有各樣的人才,在分組課程的時候,幾乎全是年輕人下去教、下去帶,就代表他們有很多可以去進行再生產的領袖、同工、門徒。他們也都很年輕,卻不小看他們自己。我們要向他們努力看齊,提升我們青年團契,求主在造就人的生命上幫助每一位弟兄姊妹,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會也越來越健康、茁壯。
Jason Wang- 文章數 : 187
注冊日期 : 2010-11-15
阿們!!
阿們!!
是的,『生命的改變,是要用主耶穌的生命去影響人的生命,用主耶穌的愛去愛,長時間不間斷的去澆灌才有可能的』
其實每主日在教會聽講道,讓我們更容易得著主的恩典,以及每天不間斷的靈修,與神有最親密的接觸,就會發覺神非常的眷顧我,
神是愛世人的,用祂的愛來影響我,以基督的愛去愛別人,把愛傳出去。
神的愛,就像泉水,一直澆灌,是進行式,不會改變的,就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領受,當你用虔誠、謙卑的態度去接水,必會有加倍的恩典在身上。
是的,『生命的改變,是要用主耶穌的生命去影響人的生命,用主耶穌的愛去愛,長時間不間斷的去澆灌才有可能的』
其實每主日在教會聽講道,讓我們更容易得著主的恩典,以及每天不間斷的靈修,與神有最親密的接觸,就會發覺神非常的眷顧我,
神是愛世人的,用祂的愛來影響我,以基督的愛去愛別人,把愛傳出去。
神的愛,就像泉水,一直澆灌,是進行式,不會改變的,就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領受,當你用虔誠、謙卑的態度去接水,必會有加倍的恩典在身上。
欣怡 在 周五 2月 11, 2011 12:20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
欣怡- 文章數 : 200
注冊日期 : 2010-12-10
回復: 有多少容器,才能盛滿多少的復興!
欣怡,你的分享讓我很感動。
謝謝你。
在你的身上,我看到生命是勇敢、堅強與努力要尋找一條有陽光的出路的。
或許因為我是男生,我講話會比較直,但是總是很感謝你願意聽我說,並包容我的軟弱。
主耶穌很愛你。
謝謝你。
在你的身上,我看到生命是勇敢、堅強與努力要尋找一條有陽光的出路的。
或許因為我是男生,我講話會比較直,但是總是很感謝你願意聽我說,並包容我的軟弱。
主耶穌很愛你。
Jason Wang- 文章數 : 187
注冊日期 : 2010-11-15
這個論壇的權限:
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